
2023年,新能源汽车竞争越来越激烈了。
本以为在原材料价格上涨以及新能源汽车补贴减少的情况下,众多车企会开启一轮“涨价风波”。
然而并没有出现,反而是特斯拉率先打响了一波“降价潮”。
在特斯拉开启的这次降价风波后,我国车企是否会加入这场腥风血雨的争夺呢?
2023年伊始,特斯拉打响价格战。
特斯拉官宣,model 3车型起售价降至22.99万元,model Y车型降至25.99万。
model 3降幅为2-3.6万,model Y降价为2.9-4.8万。在本轮降价中,特斯拉model Y最高降幅高达4.8万元。

图源:unsplash
https://unsplash.com/photos/2swaWy4Xhb0
短短两周已在全球十多个国家宣布降价,最高降幅逾20%。
早在2022年10月,特斯拉开始在中国大幅降价,大幅度刺激了特斯拉的销量。
数据显示,2022年特斯拉在中国市场上共卖出439770辆汽车,同比增长37.1%,大约占据特斯拉全球销量的三分之一。
2022年的特斯拉虽然靠着横冲直撞式的表现,产销量均首次突破百万辆大关。
但年销同比增长仅达40%,并没有达到马斯克定下的50%的年增长目标。
尽管特斯拉依然是目前全球最畅销的汽车之一,但特斯拉的销售数据远低于预期的销售数据。
与此同时,特斯拉已经连续两个季度遭遇供大于求的局面。
也许随着生活成本危机和迫在眉睫的经济衰退,过去一年购买的新车数量有所下降。
特斯拉降价的首要目的就是争取订单,扩大其市场销售规模和市场占有率,从而使得特斯拉的品牌度能够进一步提升。
这辆一百年前的车子居然还能启动
同时,特斯拉降价与其经营模式也有关系,特斯拉基本都是直销,利润非常高,有降价的本钱。
因降价推动了订单激增,显然表明了一点:
对于消费者市场,购车成本仍是至关重要的考量因素。特斯拉降价参与市场竞争,压力势必会传导到其他车企身上。
显而易见,价格才是第一竞争力,尤其在疫情反复冲击后经济萧条的大环境下。
消费者市场购买力下行,行业领军品牌的特斯拉率先挥起了低价屠刀。
对于促进销量增长、拉动市场需求的刺激效果显然是十分显著的。
在财报会现场,马斯克谈到了“降价效应”。
他表示,大幅降价确实带来了非常多的需求,目前特斯拉手上的订单是1月份产量的两倍之多。
订单是产量的两倍,似乎特斯拉已经高枕无忧了,但事实其实并非如此。

图源:unsplash
https://unsplash.com/photos/qy5sq8-ymps
降价确实提升了订单量,但也会带来负面效应,那就是如果没有第一时间订车的用户,大多数会选择观望。
也许一月份的订单量是生产量的两倍,但随后的二月份、三月份。
如果没有继续降价或者增配,订单量几乎一定会发生锐减,大多数新能源车都遵循这一规律。
紧接着对消费者也会造成深刻的心理影响。
这方面的影响是十分深远的,不是降价3.6万元那么简单。
具体来说,对于一个消费者来说,可能以前的想法是预算有限,接触不到特斯拉,不去考虑了。
但现在的想法是,好像努努力就能碰到,就又进入考虑了。
这时候,对手跟着降同样的价格,未必会有同样的效果,目前看也是如此。
据说特斯拉部分门店订单环比月增幅达500%,这在其他品牌方面是没有发生的。
举个简单的例子,iPhone 15首发降至4799元的话,对手首发降价的话,很多人还是会选iPhone,因为可以触及到了。
同时,消费者的对于车辆的价值认知也直接重估,最明显的就是很多二手新能源车。
在听闻特斯拉降价后,也只能直接调低2万元的二手估价了。
特斯拉的率先降价,似乎是在告诉市场,他们要在今年年底拿下更多的中国市场份额。
而这股无形的压力倒逼着其他新能源车商户必须要做出相应的对策。
面对成本高、利润低的新能源汽车市场,国内品牌却很难做到降价。
当价格战打响时,这些品牌要么保持着高价,眼睁睁看着原本就不多的市场份额继续流失;

图源:unsplash
https://unsplash.com/photos/jpOgduLn1bI
要么选择缩减利润降低价格,加入这场腥风血雨的争夺战。
进是用成本亏损,退是市场份额不保,特斯拉的一番降价是把国产品牌逼入进退两难之中。
在特斯拉实施大降价之后,小鹏汽车在比较短的时间里,就跟进了。
小鹏P7、小鹏G3、小鹏P5部分车型进行了价格调整,最高降价幅度高达3.6万元!
可以说,这是小鹏汽车自成立以来最大一次降价,而且还是在国内新能源汽车补贴取消的大前提下。
熟悉国内新能源汽车的小伙伴们都知道,这并非是一次主动降价行为,而是一次被迫行为。
如果不是特斯拉降价大降,小鹏汽车可能会和其他国内新能源车型一样,拿着新能源汽车补贴取消当借口,继续涨价!
事实上,随着特斯拉相关车型价格越降越低,整体的性价比表现也是越来越高。
因为特斯拉是不屑于搞减配那一套的,而那些和Model 3、Model Y价格重合度较高。
但是品牌力相对较弱的造车新势力车企,自然就会遭遇冲击。
相当于是品牌和价格的双重打击,小鹏汽车就是这种情况。
面对特斯拉突如其来的降价,国内车企如何应对?
1.加快自身产品创新步伐,尤其是电动汽车领域。
不仅要大力投资研发,重点是要把信息技术、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和创新应用到汽车设计中。

图源:unsplash
https://unsplash.com/photos/T_D-vzJu5SU
2.以汽车销售网络为基础,利用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,结合全球资源,打造属于自己的“特斯拉”。
3.加强电动汽车文化推广,注重营销策略,提升消费者体验。
为消费者提供更优质的产品和服务,提高消费者的购买欲望,从而实现价格竞争优势。
(付费社群)
欢迎汽车配件工厂!摩托配件工厂加入!
没有中间商,直接对接厂家
发布广告多人看到,资源共享
新品行情全面明了,广播通知全员知道
扫码-加入-关注公众号-返回社群



本文转载自网络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wyl860211@qq.com,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