前段时间的“毒教材”事件让广大家长十分愤怒,教育部也勒令全方位整改。
可是随着教材出事,小学生的作业也“出事”了。
近日,来自山西的李女士在网上分享了一段视频。
李女士看了自己家孩子的暑假作业,对其中的一道题目百思不得其解。
这道题目的内容是,让孩子在古诗当中找出汽车品牌。
李女士觉得十分困惑,这样的题目出得也太没水平了吧?这是学生应该知道的东西吗?
广大网友也纷纷“附议”,或是嘲讽或是吐槽。
“不是教材出问题,就是作业出问题,这是想干嘛?”
“说吧,收了车企多少钱?”
“古诗没记住,倒是记住了汽车品牌,真是因‘财’施教啊。”
······
同时,李女士也表达了自己的看法,如果把题目反过来,让孩子根据车名写古诗,还是比较有意义的。
对于处于小学阶段的孩子来说,商业化的题目会起到错误的引导作用。
除了这种不利于孩子的思想培养的题目之外,网络上还爆出了不少“奇葩”的题目。
比如100块钱用了35元,问孩子剩下多少钱,孩子写了65元却被老师打了叉。
因为钱的面值不同,答案也是不一样的,不能直接写65元。
看到这里真的让人忍不住吐槽,这是小学生做的作业题目,不是脑筋急转弯好吗?
小学阶段是一个孩子大脑智力成长发育的奠基阶段,题目的内容和类型的选择,其实是非常重要的。
如今双减政策当道,虽然孩子平时回家不需要做作业了,但是难免也有一些家长想给孩子额外布置一些练习题。
家长在给孩子选购课外练习题的时候,一定要擦亮眼睛,看清楚类型和内容再进行选择。
通常情况下,孩子平时在学校做的作业,属于比较中规中矩的类型。
大多数都是一些比较机械化的题目,目的是为了让孩子巩固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。
家长们这个时候如果再让孩子做额外的机械化题目,孩子是很容易产生厌烦、逆反的心理的。
所以建议大家多花点心思,给孩子挑选一些能够让他们发散思维的益智习题。
不一定非要跟课本上的知识紧密挂钩,但是一定要具有创意性和趣味性。
不要让孩子感到排斥,最好是能够让孩子在解题的过程中找到乐趣,让孩子越来越爱动脑。
具体的内容家长也要注意,因为题目的内容很可能会影响到孩子的思想和心理健康发展。
类似“毒教材”所含的不良信息、元素的习题一定要强烈抵制,不要让不健康的内容荼毒孩子的心灵。
内容中包含商业化元素,以及一些成年人才能够理解的东西的习题,也要避免要孩子接触。
孩子的世界应该是单纯而简单的,不要过早地让孩子被迫变得“成熟”。
常与孩子相伴的作业和习题,就是很多家长容易忽视的一个环节。
希望所有家长都能重视起孩子的作业和课后习题,让孩子更好更健康地成长。

原创文章,如需转载,请联系小编开通白名单。
本文转载自网络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wyl860211@qq.com,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。